看温州:在温高校师生携手 笔译服务助力亚运

时间:2022-03-09 作者: 来源:


  从“展千年瓯越文化,享亚运卓越盛会”到“A Showcase of the Millennial Ouyue’s Culture,A Gala of the Spectacular Asian Games”温州理工学院师生团队正翻译着一句句标语,原来他们主动联系温州亚筹办,义务承担起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美化中的笔译服务工作。

  近日,温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刘正兵格外忙碌,在他的带领下,师生团队立足专业,投身2022年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宣传标语翻译工作。师生通过笔译服务助力亚运宣传,为杭州亚运会注入鲜活的高校力量。现阶段,团队已初步完成42条标语翻译,后续还会根据主办方需求增加。温州理工学院也是目前温州唯一参与此项工作的高校。

  这些被翻译的标语将在不久的未来,在奥体场馆、主干道上的招牌、橱窗里、食堂中被各国参加亚运会的人员看到。那么如何避免塑料英语的出现呢?刘正兵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翻译有三种形式,借译、仿译与创译。而简单的字面翻译自然不能体现出汉语的原汁原味,汉、英语言、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也正是此次翻译的难点,因此这次翻译主要以仿译与创译为主。“翻译更讲究的是‘神似’,而非简单的‘形似’。比如,倘若将汉语原文“激情不失理智 狂热不失风度”直译为“Passionate but not irrational, crazy but disgraceful”,一来译文的信息冗长,二来也不符合原文公示语的语用功能。译者根据原文公示语蕴含的感召功,创译为“Being Good-Mannered Spectators”。译文言简意赅,符合英语公示语的习惯表达法”。刘正兵老师向记者解释仿译与创译的特点。

  来自该校19英语6班的张莉卿同学也参加了这次的翻译工作。“主要的翻译流程是先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初稿的翻译,然后在刘正兵老师的带领下利用笔译课课上以及课外的实践共同讨论进一步润色和修改我们的译文。”身为学院志愿者队的一员,她觉得这次翻译让她的翻译基础知识打的更扎实了,“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翻译水平还有很多的不足,译无止境,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更多的磨练。”

  据了解,在本次2022年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赛会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温州理工学院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将主动承担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场馆与足球训练场的志愿服务与翻译任务。其中,外国语学院作为强有力的志愿队伍,具有丰富的语言服务工作经验。该学院学生每年参与的温州市地方国际商务活动服务达100余场,参与笔译和口译志愿服务的师生人数达8000余人次。


       相关链接:

              看温州:在温高校师生携手 笔译服务助力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