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理工学院召开招生宣传动员大会暨招生政策培训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记者从会上获悉,转设三年来,该校内涵式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形成强力虹吸效应,生源数量逐年增加、质量稳中有升,录取位次强势提升。2023年在安徽省、江苏省、重庆市、湖南省、河北省等5个招生省市录取一本线(特控线)上考生达到100%。
温州理工学院组织博士、教授专业宣讲团,
赴重点生源高中、重点生源区域以及招生咨询现场开展宣讲。
去年温州理工学院继续面向全国16个省(市、区)招生,共计录取新生3449人,比上一年增加189人。其中,浙江2532人,包括浙江省普通类录取1042人,通过三位一体、艺术类、单招单考分别招收51人、180人、90人,专升本1169人;其余面向全国15个省(市、区)招生录取917人。根据学校统计,该校在省内普通类本科录取最高分584分,最低分548分,平均分562分,超一段线74分,录取分数和位次号再次实现双提高;省外录取分数大幅提升,在15个外省(市、区)均首轮投满,且所有招生省份录取投档线较去年均有提高,力压省内其他同类院校,其中面向河南省理科生录取位次号提升10000余名,四川省理科生录取位次号提升15000余名。
在新的招生背景下,温州理工学院如此受欢迎,原因何在?该校曾就此向2023年新生做问卷调查“我校的招生政策,哪个对你最具吸引力?(单选题)”其中,38.13%的学生指向理工特色新专业;25.05%指向师资水平新提升;23.35%指向专业转换有保障。
“温州理工学院聚焦服务地方、服务产业宗旨,锚定打造一所契合温州自身发展需要的理工类高校,我们结合温州当前传统产业特点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优化升级。”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介绍,近三年,学校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创业管理、新能源汽车工程、网络与新媒体、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也深受考生追捧,全部都在第一轮完成招生计划,其中本地生源回升明显。
温州理工学院自转设以来,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截至目前,共引进国家级人才4名、省级人才5名,优秀博士170余名,全力夯实“人才底座”,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温州理工学院实行灵活招生政策,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转专业。一般情况下,凡浙江省普通类位次号在前30%的考生,入学后可以确保转专业;浙江省普通类位次号在前40%的考生,入学后确保满足转专业申请的前3个志愿;被录取的其余考生,在校期间共有4次转专业申请机会。具体情况视每年高考而定。
在国际交流、创新创业、资助育人等方面,温州理工学院优势明显。据介绍,该校与欧美、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有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开展“4+1”本硕连读项目,省内外考生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可享受出国(境)学习交流资助,最高金额可达15000元。学校是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众创空间、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开设创业管理专业、“3+1创业实战班”等,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目前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一。另外,该校已建立一套理工特色的资助育人体系,通过奖、助、贷、减、勤、补+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方式,确保“应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达到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每年,学校都会精心设计录取通知书,校领导、教师亲自为新生送达录取喜讯。”温州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大将透露说,今年他们仍会延续这一传统做法。
相关链接
温州理工学院简介
温州理工学院,202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同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三年来,该校秉持“推倒围墙办大学、拆除隔墙办专业、产教融合建学科、厚德浚智育人才、立足地方作贡献”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办学水平持续增强,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与乐清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两年提升135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大幅跃升,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均居全省本科院校前茅,本科毕业生留温率位居在温高校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