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顽强拼搏,和队友一起拿下2025年国际特警挑战赛冠军;他敢闯敢拼,创办科技公司,创新研发“无人机反无人机系统”等,获得近2亿元融资。春节前后,温州理工学院毕业生徐江东、蒋正豪在各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日前,温理工党委副书记王定福专门带队到丽水、杭州对他们进行慰问,赠送书法“福”字以及理工特制T恤衫,让他们时刻感受母校的关怀与温度,同时勉励他们继续弘扬温理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创业”的精神,为社会贡献更多“温理工力量”。近年来,该校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办学水平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大幅跃升。
记者随队前往,对徐江东、蒋正豪进行了采访,听听大学四年都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徐江东:
不仅打下事业基础还收获了爱情
当地时间2月5日,第六届阿联酋特警挑战赛在迪拜鲁瓦亚训练城闭幕,46个国家的105支队伍参赛,其中包括中国的3支队伍。这一赛事被誉为全球特警的“世界杯”,最终中国警察B队(浙江特警)拿下总分第一夺冠。其中,教练员李王、主力队员韦永慷来自温州特警。来自丽水特警的主力队员徐江东是温理工2015届的毕业生。
徐江东学的是数学统计专业。“没想到吧,学数学的最后成了特警,不过,数学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徐江东说,这次比赛,他在团队里主要承担闪电战术冲房、警官营救、塔楼突击三个项目狙击手职责。狙击需要精密计算风速、角度等因素,“数学专业背景,让我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方位、距离和空间的判断上,平常训练也是一样,我会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用数据说话。”
特警挑战赛对队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在大学里,徐江东是田径队队长。他从小喜欢田径,大一时代表数学系同时报了100米和800米的项目。“这一报,引起我们体育老师的关注,他说‘从来没见过这样报的,一般都是100米、200米短跑,或者800米和1500米中长跑一起报’。”徐江东回忆说。速度与耐力兼备的他很快进入田径队教练的视野。
大学4年,田径几乎成了徐江东的第二专业,每天完成专业学习之外就到田径场里进行高强度训练。辛苦付出也给他带来了各种荣誉,其中最为重磅的是省大学生田径精英赛1万米跑项目亚军。不过,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学校园里的400米接力跑。
“虽然我们数学系取得的名次一般,但是队员们个个拼尽全力,通过比赛大家学到了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徐江东说,在特警挑战赛里,大学时期培养出来的这种品质发挥出重要作用,他和其他几名队员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像破门的时机这些都抓得非常精确。
在温理工的学习生活经历带给徐江东的不只是为事业打下基础。在这里,他还认识了妻子季凯雯。季凯雯是温理工财务管理专业2015届的毕业生。“其实,我是绍兴人,后来到丽水工作,是妻子建议的,她是丽水人,正好丽水特警当时也在招人。”徐江东略显不好意思地说。
“真的特别感谢母校,这次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她的精心栽培,希望学校今后越办越好。”采访最后,徐江东还特别给母校送上了祝福。
蒋正豪: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就了我们
在杭州,记者见到了蒋正豪。这位“00后”小伙子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标准的大学生、腼腆的理工男。对熟悉的无人机,他随时都能侃侃而谈,谈其他却有可能“卡壳”。
去年7月,小蒋刚从温理工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毕业一个多月,他便被资本相中,在杭州南湖未来科技园,联合创办了重隼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和湖畔实验室以及一众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做起了邻居。近期,他们又获得了一笔近2亿元的融资。
“大学里,我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看起来好像跟现在做的无人机没有关联,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研发无人机和外挂载设备时,都会运用到机械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基础知识,非常受用。”蒋正豪举例说,像机载机械臂、机载发射器、稳定云台等设备的研发都会用到很多机械原理。
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蒋正豪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无人机上。“特别是大二以后,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外面跑。”蒋正豪告诉记者,无人机研发非常专业,没有专业基础的他只能通过去与无人机相关的公司打工,学习技术,“还有就是通过翻阅书籍、请教前辈、观看视频、下载SCI论文等进行‘恶补’。
与此同时,蒋正豪聚集一批航模爱好者,成立了WUTP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成立为后来成立科技公司打下坚实基础。“其实,我在大学时成立过很多工作室,起码有10来个,有部分现在都还在的。”蒋正豪自豪地说。其中,WUTP工作室发展得最好,“我们发挥团队里有无人机竞赛型选手等专业人员的优势,制订了规划,不单单研发无人机整机业务,还要搭建一个高动力机动性的无人机负载平台,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
大学4年,蒋正豪和谢政涛等同学研发设计的无人机超千架,在大二时业务范围就开始遍布全国各地,还参与了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特种无人机拍摄、亚运会场馆部分拍摄、衢州九华山泥石流灾后应急防治等。“盈利以后,我们不断循环采购设备,潜心研发产品,工作室得到快速发展。”蒋正豪说,成立公司以后他们还是保持了这种做法,现在已被引入机场的“无人机反无人机系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在温理工过得非常快乐,每每遇到瓶颈问题,我们专业的李美琴老师等都会及时给予专业支持,在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们也提供了很多帮助。”采访中,蒋正豪对母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赞不绝口,“学校向我们提供了宽松的创新环境和丰富的实践资源,创新创业中心、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等都让我在不断创新中成长。”
记者手记
发自内心的热爱比什么都重要
最近,网络被《哪吒2》导演饺子、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刷屏。他们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个教育启示:发自内心的热爱比什么都重要。
温理工毕业生徐江东、蒋正豪出圈也是如此,都是兴趣爱好成就了他们的美好事业。
从小喜欢田径的徐江东,在田径赛场上练就了一副好身体。速度、耐力兼备,让他后来在特警岗位上如鱼得水,为夺得国际特警挑战赛冠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痴迷于无人机的蒋正豪,毕业后没多久就创办了无人机研发、应用企业,并获得近2亿元的融资。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爱好往往能成为工作中的隐形助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职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这种看似偶然的联系,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因为热爱能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效率,还能让人持续保持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兴趣爱好的培养不仅要早,而且要持续输出。像蒋正豪,他能出圈还在于对爱好的持之以恒。和很多男生一样,小时候的他喜欢玩车也喜欢飞机。不同的是,他一直坚持着。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诸如编程、画画、舞蹈、音乐等,都给孩子报满,到了高中,甚至初中,一切戛然而止,花大价钱买的钢琴、小提琴等都成了摆设。
只因一切都要给学科学习让步。但是,人工智能时代,还是这样学习,真的有意义吗?部门、学校、家庭等有关方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尊重他们的热爱,坚持到底,孩子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相关链接:他成了世界级神枪手,他收获两亿融资!春节前后,温理工两位毕业生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