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 记者 曾云毕 通讯员 钱成敏 陈宙
4月24日,温州理工学院举行“红色循理·精工先锋”校地企党建联建推进会暨“双百双促”活动出征仪式。据悉,温理工已组建100余支博士教师团队和100支青年大学生团队,其中,博士团队将聚焦企业“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技术创新,学生团队将带着专业知识走进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服务村社振兴。
活动现场发布《企业、村社点单式服务清单》。首批名单中已组建100余支博士教师团队和100支青年大学生团队,汇聚300余名教职工,1700余名大学生,联动温州全市12个县市区,征集到155个企业技术需求和300余个志愿实践需求,共参与结对200余家企业和村社。
根据清单,产业工人技能智能体齐鸣鸣博士团队将设计新一代产业工人技能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提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过程的核心数据,构建高素养产业工人队伍的育人数字生态;高效电机陈炜博士团队将基于超导材料的低损耗电机优化设计,致力于突破低损耗超导电机研发关键技术,助力企业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红创青春”学生志愿服务队将聚焦自闭症儿童需求,照亮特殊儿童成长之路;“红设”志愿服务队将开展绘画课堂、非遗工艺体验等,打造“非遗+党建”特色项目,助力村社非遗文化传承与美育普及;“红笔杆”志愿服务队将以语言文字推广为抓手,在社区开展儿童绘本讲解等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村社焕发新活力等。
“与温理工博士团队携手同行,组建专业研发小组,用专业破解难题,这种‘输血+造血’的双重赋能,让我们找到了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一位企业代表这样说道。
其实,温理工组织博士、学生团队服务地方企业、村社,是一种双向奔赴。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团队王鑫说,之前跟外地企业对接时,十次有八次见不上董事长,只能和技术部负责人对接,到温州以后才发现,这里的企业老板都是亲力亲为的,这让她带领的博士服务团队工作起来更加顺利,也更有干劲。
“当我们用直播镜头让非遗酒香‘溢出’手机屏幕,当村民老伯看着一车农产品从高山运出露出笑容时间,我们真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年既能触摸云端,更要扎根大地。”农裕实践队黄椿萱同学说,这样的实践让她们真正理解了“带着专业知识走进田间地头”的深刻含义。
近年来,温理工服务地方、企业和村社成绩斐然。其中,光电半导体精密智造陈逢军博士团队深耕产业一线,已为精工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攻克技术难题近20项。“农裕”大学生助农团队在龙湾区大岙溪杨梅园和瑶溪麦麦酒非遗体验馆等地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项目,惠及农户近百户,累计增收超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