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 通讯员 叶云洋
4月25日至27日,温州理工学院成功承办2025年中国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高端装备及零部件加工制造研讨会,来自全国92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共22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围绕“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性能光整加工”主题展开研讨。
光整加工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工件表面的质量,包括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去除加工毛刺等。它能够显著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和性能,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值。温州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之都,凭借其雄厚的泵阀、汽车零部件、电气、高端装备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尤其在精密光整加工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已展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潜力。
“本次会议不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探讨前沿技术的平台,更为推动精密光整加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宝贵契机。”温州理工学院校长周文龙表示,温州理工学院致力于为温州乃至全省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在光整加工与精密智造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助力温州乃至全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航表示,光整加工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中至关重要,推动着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本次大会聚焦光整加工、精密制造与表面工程等前沿领域,将为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推动光整加工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大会开展了10场高质量特邀报告。广东工业大学王成勇教授系统阐释光声液在精密制造中的机理及应用;国防科技大学戴一帆教授提出大口径光学元件控时磨削新方法;湖南大学尹韶辉教授团队研发的纳米精度磨削装备已应用于非球面光学模具量产;大连理工大学王宣平副教授梳理了表面光整技术发展脉络,提出内涵外延新界定;上海交大陈明教授团队攻克伺服阀阀芯微米级毛刺加工难题,建立了航空关键部件质量标准;沈阳自动化所赵吉宾研究员开发的机器人智能磨抛系统,成功解决了薄壁曲面零件加工瓶颈;南方科技大学张璧教授展示了超高速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华侨大学陆静教授研发的柔性磨抛技术在半导体封装领域取得应用;哈工大李琛教授团队揭示了氮化镓脆性损伤抑制机制。其间,与会专家围绕光整加工技术的“机理-工艺-装备-检测”全链条创新发展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促进了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单位的技术交融。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主办,温州理工学院和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长天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