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科技厅会同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公布2025年省派“科技副总”名单,温州理工学院李博、王鑫、陈珏良、孙伟等4位博士上榜。他们扎根本土企业,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持续帮助他们创收。
当前,选派“科技副总”是我省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的一项关键举措。此次省派“科技副总”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占99.2%。
近年来,温理工聚焦“市场所需、产业所向、企业所盼、高校所能”,通过建设博士创新站,成立市场部,举行“双百双促”等活动,持续引导博士进车间,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目前,学校已组建100余支博士教师团队为企业服务。
温理工入选的4位博士都为派驻企业做了哪些实事?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李博 5年为企业节约增效金额超8000万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潜力巨大。近三年,温理工教授李博博士带领团队与浙江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海上风电场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开展研发和产业化。“我们主要对大型海上风电桩基设计进行优化,为企业节省建设投资。”李博介绍说,海上风电基础造价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偏低,他们针对这两个工程难点展开了攻关,最终成功应用超重力离心试验和数值模拟及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了桁架式导管架基础设计,极大提升了12MW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相同的承载力下可以节约15%-30%的建造成本。”
2020年,李博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几年主要专注于能源基础设施智慧建造技术、低碳水泥代替型地质聚合物及土木工程智慧装备研发等,成果被应用到多项重大工程,节约增效金额8000余万元。
王鑫 定制零件选配系统提升产品性能
“我就喜欢这样务实的博士”,这是恒丰泰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胜康对温理工王鑫博士的评价。2024年,王鑫主动向学校申请赴恒丰泰挂职。来到企业后,她在生产车间连续“蹲”了两周,以快速了解生产流程。其间,她发现产品装配流程一致性较差,不良品返工影响生产效率,便专门针对该工艺流程定制了零件选配系统,最终将产品性能提升30%,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200万元。获得认可后,她又在恒丰泰设立了博士创新站。团队以恒丰泰生产的机器人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开发各类高精度、高扭矩、轻量化新型RV减速器。
在王鑫博士的努力下,恒丰泰产品的性能、出厂检测、加工工艺等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解决了客诉问题。由于产品性能的提升还拓展了新客户,企业收获了600万元的订单。
陈珏良 推进园博园地下空间深层地质勘探
随着温州“双碳”示范城市与“千项万亿”重大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岩土工程数字化、精细化需求飙升。陈珏良博士作为温理工年轻骨干教师,拥有法国里尔大学博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其研究方向聚焦致力于解决能源、岩土及力学领域的工程应用难题。
2024年受聘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科技副总”后,他牵头推进园博园地下空间深层地质勘探项目,通过数字化勘探技术优化方案,直接节省钻探及试验费用约210万元;同时依托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联合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团队研发智能钻机系统,邀请其为勘测院企业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和培训,大力推进智能钻机的研发。其主导的“数字岩土”技术体系助力企业在工程应用中实现生产成本降低11%、碳排放减少15%,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绿色施工提供新路径。
孙伟 帮助企业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
孙伟博士派驻的企业是温州市泰芯电子有限公司。自2022年以来,他与该公司在微信振动传感器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领域保持合作。其间,他为企业解决了微型振动传感器精密微动弹簧设计难题,并成功研发外形尺寸在3×2×0.5毫米以内的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微米级光刻工艺进行制造,大幅提高了装置的小巧性和灵敏度。装置采用整体密封设计,防护等级达到IP68,可通过SMD表面贴装流水线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他还自研全产品检测、分级、封装产线,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收超1000万元。依托“科技副总”活动,他又与企业围绕微型振动传感器方向,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预期研发尺寸2毫米内MEMS高精度低成本振动传感器、MEMS高精度空间定位振动传感器,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
供稿: 温州日报
编辑: 曾云毕
责编: 林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