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温州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亚龙智能装备集团的生产车间内举行。没有传统的礼堂座椅,没有炫目的舞台灯光,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设备、忙碌的生产线和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化厂房。新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迎来了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课”。
企业工程师龙茂辉作为“产业导师”现场开讲,为同学们剖析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随后,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分组参观了智能化生产线,亲眼目睹了高端装备的制造过程,不少同学忍不住与技术专家现场交流起来。
“太震撼了!”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徐周辉激动地说,“以前只知道这个专业好就业,但今天亲眼看到五轴联动机床如何精密加工零件,我才真正理解了我将要学习的技术有多么重要。这比在礼堂里听报告直观一百倍!”
这场别开生面的“车间典礼”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缩影。“将开学典礼搬到车间,就是要让同学们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直观地感受什么是现代产业,什么是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领域,树立‘开学即入学,入学即入职’的意识。”机器人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逢军表示,“这背后是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大学教育必须打破围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一所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的高校,近年来,温州理工学院坚定不移地走“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我们的育人理念很明确:就是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职业素养高,能够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副院长胥加青介绍道。为此,学院积极构建“产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具体举措上,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共建了多个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学生实践;将真实项目、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种紧密对接产业的需求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据统计,机器人工程学院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素质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车间里的开学第一课,扣好的是职业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更是‘问理·育魂之旅’思政品牌落地实践的生动开篇。在沉浸式车间教学中,我们既以产业实践夯实专业根基,更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让新生在初识职业领域时便锚定价值方向、明晰成长路径。” 机器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丹最后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问理·育魂之旅’思政品牌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课堂与车间深度对接、专家与师生同频互动,既要以思政力量涵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更要以产教协同搭建从入学到就业的‘直通桥梁’,最终实现‘新生入学即就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供稿: 温州日报
编辑: 曾云毕
责编: 林慎
来源: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509/t20250919_570597.html?docId=57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