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编者按: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而高校思政工作者是这一灵魂工程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本栏目的每篇案例都来自温州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动实践,它们从一线思政工作者的视角,带领我们一窥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工作现状,去领略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
☉商报记者 章瑚
最近,温州理工学院的2019级女生霄芸(化名)正忙着做考研的准备,现在的她开朗、自信、有目标。这距离她重新回到学校仅仅是三个月的事情。
因为曾经有情绪低落,兴趣降低等抑郁情绪,霄芸在大二时休学。但学校老师不离不弃,坚持为霄芸进行心理辅导,最终使得女生恢复自信重返课堂。
自卑敏感女生总偷偷哭泣
霄芸的室友发现霄芸不对劲是在大一的时候。那一年,霄芸因三门功课挂科而难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慢慢地,她从没有自信演变成多疑,觉得室友都在疏离和针对自己,她开始陷入“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负面思维里,并出现茶饭不思、旷课、莫名其妙地哭泣等异常行为,甚至有自残行为。
霄芸的室友发现后很害怕也很担心,及时上报给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随后,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陈伊开始关注起霄芸的情况。
原来,霄芸的性格养成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关。她的父母感情不和,会频繁发生争吵,每当他们恶语相向的时候,她只能恐惧地躲在角落哭泣。由此,也塑造成了她自卑敏感、顺从讨好却又渴望得到别人关注的人格特质。
集各方合力帮学生渡难关
在温州理工学院,有一套寝室、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联合多方力量促学生健康成长。当室友发现霄芸不对劲后立马告知心理老师,心理老师联合该生辅导员迅速对霄芸进行关注和辅导;同时联系学生家长,请家长一同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还联合医院,从医学的角度帮助霄芸渡过难关。
(专职心理咨询师陈伊,她的心理健康讲座深受学生喜爱)
“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一步一步打开心结。我们这位女生是有抑郁的临床症状,所以在学校进行及时的危机干预后,还需要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评估,如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陈伊介绍说。陈伊是温州理工学院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13年。
结合各方建议后,霄芸办理了休学手续,先接受专业的治疗。经过一年的积极治疗,霄芸愈后良好且成功复学。等女生重返校园后,陈伊又带着霄芸和她的室友们进行“我的成长时间轴”“真心话大冒险”“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寝室团体辅导,促进室友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心理距离。
如今的霄芸逐渐调整状态,改善自我认知,不仅补上课程,还树立了考研的目标。
思政更需要持续“看”学生成长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校园内、老师们所面对的学生工作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动,提升辅导员心理学、家庭教育等专业知识能力,进而探索有的放矢的学生工作应对策略。
“霄芸正在努力冲向‘云霄’——向更高的学府挺进,如果没有陈伊老师的专业心理辅导,她也许将会失去学习的目标和生活的坐标,坠入心灵的深渊,乃至走向极端。应该说,温州理工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务实、很有特色,也很有成效。希望全社会从小开始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温州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吕信恩看来,“看见”学生的成长需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落实在学生从进校门到毕业的每一时刻,这也要求在校的辅导员老师们守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每一段渠,种好思政工作的每一块责任田,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丰富育人内涵、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能力,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
温州商报:“四位一体”育人机制促学生成长——帮“问题”学生找回生活坐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