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老师,当他站在讲台上完成“最后一课”,我们该怎样回首他的教职生涯?从他的教职生涯里又能获得什么启示?
12月22日,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4号楼316教室。熊国太老师讲授着书法课的最后一课内容“题款与铃印”,讲完后他似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眼神里又似乎掠过一丝丝留恋。那一时刻,他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涌起了一种怎样的思绪,我们一时不得而知。
我们守候在教室外。当熊国太老师走出教室时,我们向他提出了采访的请求。他点点头。那么,就让我们走进熊老师告别教职生涯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风景。
一、两段教职,一样闪光
熊国太老师来到温州大学从教之前,是江西省委党报的一名新闻评论员和财经记者。再之前,是共青团江西省青年干部学校的一名教师。
熊老师告诉我们,他在那所共青团学校里上了十几年的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那时年轻,教学对象又是共青团系统里的基层干部,怎样把原理性的理论内容教授给学生,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实际问题。但熊老师有他的办法,那就是尽量结合现实实际来展开,这就要求授课者知识面要广,社会实际情况和问题有较多的了解和掌握。熊老师讲,学生听课后普遍反响较好,几年下来他便获得了“优秀教师”或“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共青团干校的教学经历结束之后,熊老师去江西省委党报做了一名记者,这是他的另一段比较闪光的履历。2003年9月,他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温州大学任教,且一教就是19年,直到他这次迎来了教职生涯的“最后一课”。
我们随着熊国太老师一起回首他19年来的教学历程,深刻地感受到他是一名很称职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风端正,尽职尽责,且业绩甚为突出。19年的教学工作,熊老师先后承担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中外新闻事业史》《法律文书写作》《广告策划与策略》《广告创意学》《广告文案写作》《中外广告传播史》《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书法》等十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班次超百。有的学期,熊老师要同时进行五门不同课程的教学,那个场景用“连轴转”来形容也毫不过份。更可贵的是,每学期结束时,熊老师每门课程的学生评教分都在90分以上。
2009年后,熊国太老师成了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兼任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两个专业负责人,身上的工作担子更重了。但熊老师没有退缩和畏惧,带领其他老师一道组织完成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两个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他自己一人就完成了十四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内容,还起草了两个专业的《文化考察》《社会调查》《专业采风》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全部得以实施。每一个学年,熊老师还要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12篇以上,并相应承担完成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指导任务。三年之后,在领导的亲自部署和熊老师的努力组织下,经过一番大量的专业验收材料的准备,广告专业作为新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的新专业验收。
学科竞赛是熊国太老师担任系主任时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在他组织和老师们的共同参与下,两个专业学生的参赛作品,先后多人次获得了市、省和国家级学科竞赛的等级奖和优秀奖。
有毕业后回母校的学生告诉我们,对于每一堂课,熊国太老师都认真对待,对学生倾囊相授。他的教学并不是满堂灌地宣讲一通,或填鸭式的照本宣科一番,理论的阐述总是与现实结合得十分密切。他在讲授课堂内容时,既能做到引经据典,又能针对现实问题启发学生往问题深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注意了引领学生步入知识殿堂,更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般而言,一个较为优秀的老师,在同一所大学获得一次校级“优秀教师”称号还比较正常,但能两次获得同一称号实属不一般,熊国太老师就获得了两次,一次是2014年,一次是2020年。
二、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作为系主任,举凡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分流、外出采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论文撰写动员,熊国太老师无不亲力亲为。在2018年担任了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以后,熊老师还承担了班主任工作。
熊国太老师的博学、风趣和深入浅出的言说方式,宽严结合的纪律要求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生工作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社团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他所教过的学生中,14届毕业生李明现已成了《新京报》的骨干记者和部门副职,有的学生成了其所在单位的工作生力军,更多的成了各企事业单位、民营公司的业务骨干。
熊老师特别注重讲好新生入学时的“第一堂”。多年来,他都要亲自给学生去讲“第一堂”的内容,开场白的内容常常是这样的:“多年前的我走进了大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多年后的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祝贺大家开始了你们的大学生活。首先我要祝贺大家走进了大学,我来和大家谈谈如何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接着,熊老师会对新生们简言意赅而又用心良苦地讲解以下三点内容:理性地思考自由和纪律、学会怎么学习和充实自我、锻炼好身体和培养好兴趣。
熊老师是一个诗人,在他的眼里,诗人唯浪漫和自由不可辜负。但他在和新生们谈到自由和纪律的时候,会一再强调理性思考和理性行为,收起自己写诗时的浪漫不羁。很多新生总是忘不了在“第一堂”上熊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大学是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地,但我们要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大学里大家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处理好什么关系呢?就是要理性地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熊老师还会再三强调:只有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个我与同学、自己与父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当你走出大学校门时,就一定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没辜负父母期望的人,一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一年的7月份,熊老师收到了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的一段长微信,内容是感谢熊老师的。原来在熊老师主授的多门课程中,有一门《新闻编辑学》课程,这名学生就非常喜欢,兴趣度很高,毕业后凭借着不错的基础和自身的努力,一举考到了记者证,后来去了一家报社工作。她说她很感激老师的教育,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把它发展成了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
还有不少毕业多年后的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们没有忘掉熊老师对他们的培养之恩,他们总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报答一下老师。于是,春天来临时,有的学生给熊老师寄来了茶叶;酷夏降临了,有的学生给熊老师寄来了时令水果;中秋佳节之日,有学生从遥远的外地快递来了月饼;而进入寒冬腊月时节,有学生给他寄来了腊肉和鱼干……
在熊老师众多已毕业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黄培树的学生,几乎可以熟记下熊老师所有的诗歌篇目和精彩诗句,这或许就是熊老师个人魅力和创作影响的具体体现。换言之,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在熊老师的教职生涯中得到了充分而又温馨的注释!
三、诗意人生 生命如歌
马佳威,学院2016年毕业生,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新锐作家。去年和今年的教师节,他两次诗情喷发,在教师节之日写诗献给熊国太老师,校报获悉后立即在教师节之日给刊登了出来。
马佳威只是熊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他深受熊老师诗歌创作的影响,写诗的热情高涨了不少。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探讨熊老师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学校和学院的文学社团,也经常请熊老师开设讲座,做文学比赛的评委,甚至学校的组工部门举办党课、人事部门招聘新教师、教务部门新教师入职讲课评估和团委举办文学创作比赛,熊老师也常常被邀请做评委。由此,我们从中深知,熊老师的诗歌创作和个人影响出圈有点大。
其实,熊老师不仅会写诗,他早年的政治理论学术文章,有多篇刊登在《求实》《党史文苑》等刊物上。熊老师的新闻学术论文,总是能捕捉到新闻传播界最前沿的传播原理和信息渗透,他撰写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论文多次发表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新闻界》《企业经济》等杂志。在人们的印象里,熊老师是一个诗人,而我们了解到的是,熊老师的诗论和诗评文章同样具有相当的价值和影响。我们请熊老师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他从办公柜子里取出了一叠文学期刊,有《诗刊》《创作评潭》《温州文学》和其他诗人的诗集等,一篇篇诗论诗评文字,如珍珠落玉盘般闪入我们的眼帘。
2011年年底,温州都市报举办优秀博客评选活动,“熊国太的博客”获得“十大博客”之首。这时距熊老师入驻该报博客群时间不足一年,颁奖仪式前有人问主办方负责人的评选理由,该负责人回答说:“熊国太的博客”,时评以深邃的思想见解、诗歌以典雅优美的文本而取胜。
最近六、七年,我们都注意到了熊老师创作的一种转向,那就是他转向了歌词创作。在尝试创作了几首歌词之后,2014年10月,熊老师创作的歌词获得了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会歌征歌竞赛一等奖,并成为该项征歌活动唯一入选会歌歌曲。这项创作成果,为温州大学和温州理工学院赢得了些许荣誉。熊老师还和作曲家们一道,为温州瑞安高楼镇创作了镇歌《高楼之歌》,为温州城市大学创作了校歌《飞扬生命》,为温州江西商会创作了商会会歌《家》,为24集网剧《安得广厦千万间》创作了片尾主题歌《天际线之恋》,等等。
我们请教熊老师创作上为何有这种转向,他说:主要是想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文化上服务温州的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同时更是想检验和体现自己的创作是否具有社会性和适用性。其实,我们也知道熊老师首创了歌剧剧本《国旗》,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排练上演。我们还知道,熊老师常被温州的一些学校、公司和公益机构邀请去作讲座,大多都是关于文学创作、新闻采写、文学作品鉴赏和怎样读书等方面的内容。
2020年9月10日,温州大学新媒体中心公众号推出“从教三十年教师感言”,熊老师写下的一段文字,引发了不少同事的共鸣:“三十九年前,一枚青葱,新立教坛;如痴如醉,蹒跚而行。三十多年来,晨出暮归,栉风沐雨;三尺讲台,答疑解惑。三十多年中,物换星移,废寝忘食;一支蜡烛,形消骨立。三十多年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立德树人。三十多年来,回首思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卅年时光,新月凝露,滋养生机;损满自知,无怨无悔。三十多年后,余生不怠,不负年华,赤诚之心,再度启程!”
在温州理工学院2021年度欢度教师节大会上,熊国太老师作为从教三十年教师代表之一走上主席台接受校领导献花。那一刻,熊老师黝黑的脸庞,被多彩的花束映照得如同天边的霞光。
来源: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