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编者按: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而高校思政工作者是这一灵魂工程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本栏目的每篇案例都来自温州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动实践,它们从一线思政工作者的视角,带领我们一窥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工作现状,去领略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
当了16年的班主任,她所带的毕业班就业率与考研、考公成功率均居全校前列。学生中获奖的无数,有的荣获数学建模国际一等奖、省级一等奖,有的获统计调查大赛浙江省一等奖,有的获程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另有获其他省、市级的各类奖项超过200人次。
这位班主任是温州理工学院的廖雪峰,她也是温州市优秀班主任、温州市人大代表。
建千人义务辅导群,给学生开小灶
从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廖雪峰就走进了课堂,当起了计算机专业课的老师。细心的廖雪峰发现,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想要扎实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但仅仅凭借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很不足,于是她决定要在课后给同学们多开“小灶”,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就这样,廖雪峰建立了一个QQ群,每一堂课后在群里与学生们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编程中的难题。
谁也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有几十人的班级群,慢慢发展成为了近两千人的学习交流群。廖雪峰不仅在线上为学生解难答疑,还在日常的教学中开设了作业的实验报告留言区。将学生们在留言区写下的疑问进行记录,然后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解答。她还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反馈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
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们对待专业的学习态度,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提高和转变。学生也经常给她留言说:“老师,看了您在群里发的每一个章节的教学视频后,有了很大的收获,原来不清楚的地方,现在都能够掌握了。”
用尽办法熟悉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廖雪峰认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每次接手新班级,她就会在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对新生进行全面了解,她还会仔细收集和打印学生的单寸照,并记录每一个人的生日、特长等,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如今微信盛行的年代,廖雪峰每天都还要忙着刷朋友圈,及时浏览学生的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就主动请学生喝茶聊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她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深入班级、寝室,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她给自己立了一个要求,每学期主持召开班会不少于6次、与学生谈心100余次、下寝室20余次,并及时与辅导员及任课教师交流。
廖雪峰的无私付出也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给她发来祝福信息或者表露心声:“原来被老师管着的时候还觉得老师挺‘烦’的,现在工作了才觉得在大学里遇到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关注学生未来
廖雪峰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她负责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近十门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惊人;她不断探索和创新现代化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连续十年教学业绩考评为A。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党员教师,廖雪峰还兼任数智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关注数字党建,把高校党建作为统领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工程。
她动员教工支部党员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同打造期末考前一对一帮扶的“红箭头”品牌活动;与数学专业学生一同打造传播正能量的新时代好声音“红话筒”品牌活动;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同打造结合专业知识的“红色 E 服务”品牌活动,展示党建引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氛围,形成严谨务实的校园文化。去年,数智学院教工党支部被评为省高校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样板支部,并入选全国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廖雪峰老师被选为温州市人大代表。
“如果说,其他老师是‘百分之百’投入工作,那么廖雪峰老师则是‘千分之千’投入工作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无私和大爱。”温州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吕信恩为其点赞。他说,作家三毛说过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在他看来,雪峰老师付出的每一分爱,都像一片“雪”花,最终堆砌成一座高耸的“雪峰”。雪峰老师像行走的Wi-Fi,她把学生、家长、学业、党建、比赛都紧紧互联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的瞬间和优秀的成果,这背后的秘诀便是她的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和学生的未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