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温州理工学院援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在新疆拜城县第五小学开班。此次培训由温州理工学院联合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拜城县教育局共同主办,通过“精准化课程+多元化教学+长效化机制”模式,重点提升当地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能力,夯实边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
开班现场:温拜共筑教育新篇
开班仪式上,温州市援疆指挥部人才组副组长、拜城县教育局副局长丁宁强调: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举措。”他特别对温州理工学院“组团式”教育援疆行动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这是深化温拜教育协作的生动实践。
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贺晓武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优势,通过“诊断-培训-考核”三位一体的系统化培训模式,为边疆教师提供发音矫正、教学示范等精准帮扶。
参训教师齐曼古丽·库尔班代表全体学员承诺:“我们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提升普通话水平,为边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现场还举行了培训资料发放仪式,展现了浙疆两地教育协作的深度与温度。
精准施教:建档突破全程跟踪
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杨云系统阐述了本次培训的创新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培训采用“科学诊断-系统训练-动态优化”的闭环教学模式。开班首日将进行专业语音测评,为48名参训教师建立个性化发音档案,精准识别每位学员在声韵调、音变规则等方面的发音难点。
培训课程严格对标国家普通话测试标准,重点打造四大核心模块:在声韵调专项突破方面,针对新疆地区常见的平翘舌、前后鼻音、三声等发音难点开展强化训练;在音变规则系统解析环节,重点讲解轻声、儿化和变调的正确发音方法;通过朗读表达艺术模块,着力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感染力;最后在命题说话实战环节,重点加强课堂语言组织和即兴表达能力培养,形成系统化的教学闭环。
培训期间,专业助教团队将全程指导,通过分组示范、集体纠音等方式,系统规范学员发音习惯。同时,通过“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审美赋能与科学探索”“《红楼梦》人物艺术鉴赏”专题讲座,将语言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有机结合。“我们为每位学员建立了动态成长档案,将根据每日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杨云介绍道。
辐射效应:语言撬动教育升级
本次培训坚持“三个立足”发展路径:立足当前需求,打造骨干教师队伍;立足区域发展,带动县域教学提升;立足长远规划,服务边疆教育全局。温州理工学院将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方协同机制,通过定期回访、远程教研、资源共享等具体举措,持续提升边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未来,学校将深化这一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援疆新模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边疆教育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供稿: 温州日报
摄影: 沈毅涵
审核: 周弧
责编: 林慎
监制: 吴栋梁
来源: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jy/202508/t20250810_564300.html?docId=564300